2019年12月9日19:30-21:30,应系主任杨随平教授的邀请,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志刚副教授在东区明辨楼五阶做了题为“从哥伦布大交换到东西方大交换——从环境史视阈再思1840年以来的中国和西方”的学术讲座。
讲座开始前,杨随平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王志刚老师的主要职务和学术成果。
首先,王志刚老师由克罗斯比(Alfred Crosby)、彭慕兰(Kenneth Pomeranz)、马立博(Robert B. Marks)等先行者的探索引出了东西方大交换的观点,然后从中国近代史上东西方文化的论争中提出“东西方大交换:一个环境史的假设”的观点,并比较了“哥伦布大交换”和“东西方大交换”的异同,从而在此基础上得出关于中国性的相关论点。最后,王志刚老师通过鸦片与近代中国及晚清传教士傅兰雅(John Fryer)的个案来展现东西方大交换与近代中国的关系,使同学们更全面的了解了东西方大交换这一观点
在自由讨论环节,王志刚老师与同学们就《魏书》的编纂价值,水利史、环境史的概念,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
王志刚老师通过向同学们系统讲述东西方大交换这一环境史的观点,为同学们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更新颖的思路,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历史、研究历史的热情,提升了同学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。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