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0日,历史系主任杨随平等7名教师带领我系2017级147名学生前往山西省博物院和榆次古城考察学习。
我省是中国文化遗产大省,三晋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,源远流长。而身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山西博物院荟萃了山西文物的精华,珍藏有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、商代方国文物、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、北朝文物、石刻造像、山西地方陶瓷、金元戏曲文物、明清晋商文物等藏品计有40多万件,浓缩了三晋大地5000年历史与艺术的精华,无疑是我系师生研究性学习尤其是专题型研讨的上佳的实验堂。此次,我系师生重点参观了以《晋魂》为主题的博物院陈列系列,我们从史前人类创造的“文明摇篮”出发,沿着以方国文化为代表的“夏商踪迹”开始寻访,追思三晋文明的发端“晋国霸业”,见证了汉隋八百余年多民族文化碰撞融汇的“民族熔炉”缔造出的灿烂文明。领略到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经过从北朝到明清1500余年的浸润在山西大地上留下的“佛风遗韵”; 了解到作为“戏曲故乡”,山西人从战国到明清,从贵族到士民,故老相传、优伶辈出;孜孜以求、精益求精,奠定了戏曲作为舞台艺术根植生活、教化天下的根本思想;见识了纵横天下,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的“明清晋商”的丰功伟绩。这里还有《土木华章》、《山川精英》、《翰墨丹青》、《方圆世界》、《瓷苑艺葩》等5个艺术专题展区,它紧紧抓住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“亮点”重点展示,并打破传统陈列模式,以物代史,史物结合,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,广受赞誉的陈列风格。我系师生沿着清晰的历史脉络,畅游了一次山西文化的长河。
此次省博还举办有“金字塔·不朽之宫”古埃及文明特展,陈列有从都灵埃及博物馆甄选的近150件珍贵文物,我们适逢盛会。踏入展厅一路走来,我们看到了尼罗河畔从荒芜到繁盛,从愚昧到文明;看到了古埃及文明从简单的线条到繁复的图案,从素朴的土塚到巍峨的宫殿……好像亲历了一个伟大文明的诞生。身处其间,观者如同穿越时空置身于这个历史久远的神秘国度;同处一馆,古老的尼罗河文明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文明之间和谐共处,仿佛融为一体……这样的直观体会,对于学习世界古代史的同学们了解古埃及的艺术成就大有裨益。
一路走来,杨随平等老师为同学们现场讲解,倾囊相授,引领学生们就这些藏品所蕴涵的历史信息与自己所学相印证,我系学生们徜徉于青铜、玉器左右;流连于雕塑、壁画之前,时而私语、时而交流、时而惊叹,时而凝思,用自己的纸笔和相机记录着这些难能可贵的学习资料,度过了一个上午的充实时光。
从博物院出来,师生们顾不上休息,即驱车前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次老城。榆次老城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,是游览晋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点,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座宝库,它集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各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,在晋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,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。
现存的榆次老城占地达107.4万平方米,有中国最古老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和古县衙,是蒙古人达鲁花赤帖木尔主持兴建,经历了元、明两朝160余年的几次扩建,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和规模。一踏上榆次老城的街道,我们就立刻实现了穿越,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时代。这里的古建筑沿革有序、风格多样、用材考究、做工精细,一砖一瓦、一木一石无不显示着历史的年轮,充满了历史的厚重。
这里还有一条明清商业街,从南面的清虚阁至北大街的牌楼,南北长达1200米,街上的店铺与民居年代久远、古朴典雅、鳞次栉比、错落有致,左右商铺、民居建筑对称排列,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大红灯笼,掩映着几百年风霜雪雨的老城。
一天的参观学习结束了,我们踏上了归途,车上,难掩疲倦的学生们依旧谈兴正浓,大家就自己的所见所得相互交流,相互辩论,此起彼落,不肯稍停……我们欣喜地看到,我们培养的这些孩子们,潜心向学,细研深思,他们身上迸发着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者的担当和壮志,不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继承者和未来的栋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