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0日,我系邀请山西大学历史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郝平先生为全系师生做了《清嘉庆二十年平陆大地震》、《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及利用——以灾荒史文献资料为例》两场学术报告。
郝平,男,1968年11月生,山西大同人,中共党员,历史学博士。山西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曾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、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,现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,山西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——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。兼任山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、秘书长;中国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常务理事。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,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,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。2010年日本东京国际大学访问学者。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、区域社会史、灾荒史研究。

讲座主要内容:灾荒资料的搜集整理利用是灾荒研究的基础性工作,对当前的防灾救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我国灾荒史料的记录起自先秦,汉唐以后出现了系统整理灾荒资料的文献,尤其是宋元明清以至近代,灾荒资料被广泛搜集利用。其文献类目来源体现出多元化趋势,主要以正史、类书、典志和实录等史书为多,另外在其他诸如农书、方志、救荒书、时令书、占候书、水利 防洪书等类型的书中也多有涉及。另外,实物资料如古建、古遗址、古器物,田野调查资料如碑刻、口述、影像、契约、家谱等也是重要的资料。灾荒资料在运用的时候应该遵循可靠性、有序性等原则。清嘉庆二十年平陆大地震则对大地震发生的背景、过程及影响等进行了分析。
